您所在的位置:湖北党史>将帅传奇

刘华清三进海军

发布日期: 2023-06-27 来源: 荆楚网

水新营

  在刘华清上将近70年的军事生涯中,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占了三分之一。他为人民海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尤其是他的三进海军的经历更是充满着传奇色彩。

一进海军很舒心

  刘华清是湖北大悟人,出生在大别山区,参加红军后一直在平原或山区从事革命工作。没想到,36岁的他与大海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就是大海,倾注了刘华清后半生的无数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52年2月,刘华清接到中央军委通知,让他立即赶赴北京,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找他谈话。会见中,在简要介绍了海军建设的情况后,萧劲光问刘华清:“刘华清同志,组织安排你到大连海校担任副政治委员,你有什么意见?”

  对此,刘华清没有一点思想准备。13岁就投身革命的刘华清过去一直在陆军工作。对于海军除了感到有些高深莫测以外,更多的是陌生感。他向萧劲光反映自己觉得心里没底,担心干不好,影响海军的工作。萧劲光见刘华清有些犹豫,没等他把话说完,便接过话茬:“海军建设对大家都是新课题,需要边干边学习。你在西南军政大学办过学,打过仗,又年轻,这都是很好的条件。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一席话,刘华清调大连海校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于是,在陆军干了23年的刘华清半路出家,来到了海军。

  大连海校是人民海军第一所培训水面舰艇初级干部的正规学校,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其前身为安东海军学校。1951年11月,大连海军学校正式创办,萧劲光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张学思任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52年5月,刘华清正式到大连海军学校上任。1953年3月,张学思调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后,刘华清兼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在任期间,刘华清认真贯彻海军建军路线和办学方针,为海军院校建设摸索了有益经验,为海军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4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选调了一批团职以上干部,去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在此之前,已有海军副政治委员刘道生带10人赴苏学习。刘华清这批算是第二期。乍听到这个消息,刘华清有些顾虑,毕竟38岁了,又不懂俄文,之前只念过几年私塾,数理基础又差,学习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他毕竟是身经百战的“红小鬼”,不会在这点困难面前却步。

  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位于列宁格勒(现已恢复原名圣彼得堡),有上百年历史,是当时苏联历史上最悠久的高等军事学府之一。自1945年起,学院建立外训系,专门培训外国海军军官。第二期来苏的10人组成了一个班,刘华清任班长。留学人员成立了党支部,刘华清任党支部书记。对刘华清这期留学生,学院规定学制为3年半,前半年是预科,学习俄文,后3年共开设21门课程,包括海军常识、武器装备、苏共党史等。每天8节课,晚上自学3至4小时,周日休息。每年暑假,可以回国休一个月探亲假。但刘华清不得不把这仅有的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和每年一次的探亲假,一度几乎全部用来突击让他伤透脑筋的俄文。到1958年他毕业时,除了不计分数的8门课程,其余13门课程,有10门为优,3门为良,总评优秀。学院院长安德列耶夫海军上将亲笔签名的鉴定评语为:“在海军学院学习期间,该学员表现了高度的纪律性。作为集训班和中国学员班的班长,极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学习成绩优良。”

  1958年2月,刘华清毕业回国,被任命为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年8月,海军北海舰队在青岛成立,刘华清担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旅顺基地是国防前线战略要地,当时由于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局势不稳,时常有敌情出现,而基地又承担着较繁重的护航护渔、巡逻警戒、防险救生等任务。为此,刘华清提出并主抓了基地核心战斗部队的组建,并在各种任务中磨砺摔打,使之成为基地部队的模范和“拳头”,有效提高了基地应对突然袭击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1961年8月,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任命刘华清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七院,是我国第一个军用舰船研究院,执行兵团级权限。这是刘华清工作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他担负起了开创我国舰船科学研究的重任。从此,刘华清与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七院虽属国防部建制,最初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还是由海军负责。1963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划归国防科委领导。从进入海军的副军职干部,到离开海军时已成长为正兵团职干部,刘华清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第一次离开了海军。

二进海军真窝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华清受到冲击。1966年10月,他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在聂荣臻的领导下,参与组织全军装备科研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在国防科委,造反派一直对刘华清揪斗不放。出于对刘华清的爱护,当时也受到不少冲击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和聂荣臻提出,让刘华清回海军工作,刘华清很感激两位老帅。

  其实,早几年刘华清就有机会重回海军工作。1964年年底,中央决定“院部合并”,舰艇研究院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领导。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亲自找刘华清谈话,就其工作安排问题,罗瑞卿告诉他:“已同聂帅商定,让你回海军当副司令,取得海军同意后,军委可下命令。”然而,没过几天,罗瑞卿颇感无奈地告诉刘华清:“李作鹏、张秀川不同意,你还是到六机部做副部长兼七院院长。”

  1969年早春,刘华清又回到海军。不过,这次来得有点灰溜溜。当时老帅们早被架空,军委办事组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掌权,根本不听老帅的话。海军的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等人也反对刘华清回去工作。

  在重回海军好长一段日子里,刘华清真的像一件破旧的海魂衫,“挂”在那里没人想收,也无事可做。同时,背后还在审查,有人散布刘华清是“黑线人物”,使得他在精神上相当压抑。

  同年6月,国务院宣布将国防工业各部分交总参、总后、海军、空军及有关兵种管理,并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造船工业这一块分给海军来领导。造船工业科研系统包括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第七研究院等单位。海军成立了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船办”),刘华清任主任。海军总算给刘华清找事干了。

  “船办”隶属海军司令部领导,顶多算一个师级单位。相比刘华清之前担任的大军区副职,不可同日而语。虽然级别不高,但可干的工作却不少。现在终于有事情干了,刘华清还是挺高兴的,职位高低他不在乎。不久,刘华清又有了个正式名分,1970年12月,任海军副参谋长,不过还是分管“船办”那摊事。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刘华清在海军的处境却没有丝毫改观。为此,刘华清找一位海军主要领导申诉,那位领导坦诚地告诉他:“江青曾说过‘刘华清是坏人,不能用’。根据是什么,海军不清楚,也没办法。”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到哪里都是干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刘华清决定申请调离海军。1973年年底,他给熟悉自己的聂荣臻写了一封要求调动工作的信。12月20日,聂荣臻接到刘华清的来信,就此写信给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信中说:“刘华清同志在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期间,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年轻,工作有干劲,一直在海军工作,又去苏联学习过,业务较熟。建议考虑他调动工作的要求。”叶剑英30日批示:“请总政酌处,似可以调动一下。”当时,总政的情况也异常微妙,总政治部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因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973年12月前往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总政可以说是群龙无首,工作受“四人帮”干扰很大。一年过去了,两位老帅的批示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为刘华清调动工作的事,聂荣臻数度督促,但都没有结果。

  1975年1月5日,由毛泽东主席提议,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3月28日,刘华清提笔给邓小平写信,要求澄清过去在国防科委工作中的问题,希望改变个人现状,调动工作。5月3日,邓小平将刘华清的来信批转给叶剑英、张春桥(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和苏振华(时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3人:“刘华清同志的问题,即便当时是中央处理的,现在也应由海军同科委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至于他的工作,可由海军党委考虑,也可考虑回到科委工作。如何,请酌,并请振华同志过问一下。”5月5日,苏振华接到邓小平的批示后,立刻通告萧劲光、王宏坤、杜义德等海军主要领导:“刘华清同志的问题,望在常委议一议,作个恰当的结论报告军委。”萧劲光态度鲜明:“即照邓副主席批示办。”王、杜等人也表示同意。

  就在刘华清的工作酝酿调动变更之际,6月18日,海军会同六机部向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上报《关于海军舰艇10年发展规划的请示报告》。刘华清是在该报告正式上送后,才看到这个在短短20多天时间里仓促制定的发展规划。作为一名曾在舰艇研究院、六机部和国防科委主管海军装备科研生产长达10年之久的负责同志和海军分管造船科研的现职副参谋长,他又被不可思议地排除在这一重大规划研究制定之外,坐上了冷板凳。

  针对海军装备工作存在的问题,刘华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感到有很多话要说。9月初,刘华清仅用两天时间就写出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报邓小平副主席并毛泽东主席。刘华清认为,武器装备建设“是海军建设物质基础的重要部分”,“是个重要战略问题”。刘华清直言不讳地指出,海军制定上报中央的10年装备建设规划“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有很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他从8个方面逐一分析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主张。其中心思想是,要重质量不要重数量、要少造小艇多造大舰、停造旧潜艇要研制新潜艇、要维持容易的更要研制尖端的等。这份汇报提出的建议思路同以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新时期形势与战略判断所做的决策大体上一致,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和发展。邓小平很重视这个报告,第二天就把刘华清的《汇报》批给苏振华:“请你考虑一下,刘华清的有些意见值得重视。”

  之前的8月中旬,海军在酝酿调整领导班子方案时,慑于“四人帮”的淫威,一些人对刘华清采取进一步打压的态势,拟将刘华清下放到南海舰队任副政治委员。刘华清得知消息后,十分气愤:“这是成心不让老子干海军啊!”

  令刘华清没有想到的是,中央军委常委会否决了海军的方案。不久,根据工作需要,聂荣臻电话通知刘华清:“你到科学院去,小平也赞成。”于是,9月底,刘华清第二次调离海军,成为以胡耀邦为首的中国科学院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在第二次调离海军时,回顾在海军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联想自己从大军区副职到海军降职降级多年,带着对海军的眷念和伤感,刘华清认定:“海军这条路算是走到头了。”

三进海军展雄心

  1982年7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召开军委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和高层干部调整、实现年轻化问题。8月28日,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对于这次任命,在征求意见时刘华清有些犹豫。刘华清热爱海军事业,要在过去,他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一任命。但现在,距第一次准备让刘华清当海军副司令员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8个年头。

  同时,许多情况也是今非昔比。从年龄讲,刘华清已经66岁了,虽然比过去有了更多的经验,但从精力体力上讲,这个年纪并不是人生最好的时候。从工作上看,刘华清在副总参谋长岗位上干了近3年,分管业务也已经熟悉,干起来相对轻松些。当然,让刘华清犹豫不久的最重要原因还是海军的现状。9月1日是党的十二大开幕的日子,刘华清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邓小平,他对刘华清说:“你还是要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面对老首长的叮嘱,刘华清不再犹豫,接受了这份重托。

  当时,由于十年动乱的破坏,海军成为公认的“重灾区”,亟须整顿。俗语说:“慈不掌兵。”上任伊始,刘华清每天走进海军司令部大院,这哪里像一个现代化战略军种的统帅部啊!办公区和服务区、生活区毗连,军人和职工、家属、子女混杂,毫无秩序可言。机关作风松散,管理松懈,纪律松弛。“海军机关大院到了非彻底整顿治理不可的时候了!”10月5日,刘华清亲自主持召开海军首长办公会议,主题就是一个:部署海军直属机关整顿;整顿的内容:院容、军容、风纪、工作秩序。海军机关的全面整顿成效明显,受到中央军委首长的充分肯定。

  以整顿部队纪律为突破口,在海军任职期间,刘华清领导进行海军军事训练、院校教育、装备管理、编制体制、后勤保障、战场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先后进行了数十项大小改革,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海军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了海军建设新局面。

  尤其是任职期间,他着眼建设强大海军,强调增强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经略海洋,提出并确立了中国海军战略理论。刘华清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为海军长远建设与保护利用海洋提供了科学的宏观指导。

  对于刘华清个人而言,要在自己的海军司令员任期内主持制定海军战略,并以此为指导完成海军现代化长远发展规划,历史留给他的支配时间已经不多。在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刘华清与李耀文双双退出中央委员会,转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对于离职卸任,退居二线,年近七旬的刘华清已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当时比刘华清还小两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张廷发都退出了空军主要领导岗位。刘华清甚至与李耀文政治委员私下探讨了海军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最佳模式:他自己先退,年小两岁的李耀文后退,以保证他们二人主导的海军现代化改革建设事业按照既定方向与目标继续推进。幸好,在1985年的军队大单位领导班子大调整中,军委领导层出于对海军工作的高度认可,刘华清与李耀文双双留任。

  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对海军战略问题的探讨后,1987年2月13日,刘华清和李耀文共同签发了海军党委上报中央军委《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此后不久,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等先后圈阅了海军党委《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战略及其理论体系宣告诞生。这一创造性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外的广泛关注,海外媒体把刘华清称作“中国的马汉”。

  海军装备是关系海军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刘华清从长远考虑,抓带根本性的主要装备研制,设想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搞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预研;积极倡导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加快自行研发的步伐,形成新一代海军现代装备体系。

  航空母舰的应用,是20世纪舰艇发展的伟大成就。早在1970年,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就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就任海军司令员后,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心中越来越重要。刘华清考虑到: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守卫辽阔的海防边疆。

  刘华清提出,解放军搞航空母舰的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竞赛,主要是用于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为此,他积极推动航母建设的论证工作。

  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这两种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刘华清还强调:我们想通过发展航母,引出海军装备发展的路子来。刘华清的汇报受到总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认可。同年,刘华清提议,海军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了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办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将来的中国航空母舰培养舰长。从那时起,刘华清一直为实现人民海军的航母梦而谋篇布局。

  刘华清在海军的工作表现,受到中央军委首长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大闭幕后不久,经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推荐,刘华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在宣布中央军委命令时,刘华清动情地说道:“我热爱海军事业,急切盼望中国海军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强大起来。为了实现毛泽东主席、邓小平主席提出的海军建设目标,我无愧地贡献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

  随后,71岁的刘华清,第三次离开海军,在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军委决策,继续谱写戎马生涯的新辉煌。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Copyright @2014-2023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Baidu
map